简介:
牙周病到底是怎么回事?这些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 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是"上火",其实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围绕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,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 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牙菌斑堆积在牙齿表面,就...
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反应是"上火",其实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围绕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,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健康的牙龈呈粉红色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当牙菌斑堆积在牙齿表面,就会引起牙龈发炎,这时牙龈会变得红肿,刷牙时容易出血。如果继续发展,会形成牙周袋,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就会开始松动。
牙周病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。初阶段是牙龈炎,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。这个阶段如果及时治疗,是可以完全的。
当炎症向深层扩展,就会发展成牙周炎。这时牙龈与牙齿分离形成牙周袋,细菌在袋内繁殖,牙周组织。随着病情进展,支撑牙齿的牙槽骨会逐渐吸收,牙齿就会出现松动,后可能不得不拔除。

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自然容易患病,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。吸烟者患牙周病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,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影响牙龈组织的循环和修复能力。
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上牙周病,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白细胞功能,降低抵抗力。激素水平变化的时期,比如怀孕期间,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会加重。此外,遗传因素、压力过大、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。
预防牙周病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每天少刷牙两次,特别是晚上睡前刷牙尤为重要。刷牙时要用正确的方法,将牙刷斜放在牙龈边缘,以两到三颗牙为一组,轻轻颤动刷牙。
牙线的作用不容忽视,它能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,这些地方是牙刷难以清洁到的。定期口腔检查也很必要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牙,清除日常刷牙无法去除的牙结石。

牙周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程度。在早期阶段,通过洁治去除牙结石和菌斑,同时改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,就能控制病情发展。
对于已经形成牙周袋的患者,需要进行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,清除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菌斑。较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。治疗过程中,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维护同样重要,否则病情很容易复发。
很多人认为牙龈出血是刷牙太用力导致的,实际上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也不会出血。出血是牙龈发炎的表现,应该引起重视。
还有人觉得牙齿松动是年纪大的自然现象,其实只要保持牙周健康,年龄再大牙齿也不会松动。另外,认为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也是一种误解,洗牙只是清除了原本占据空间的牙结石,让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。
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牙周病与多种全身性疾病有关。牙周病的致病菌可能进入循环,影响全身健康。有研究表明,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牙周健康者高。
牙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,糖尿病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,而治疗牙周病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。孕妇若患有牙周病,早产和低体重儿的风险也会增加。因此,维护牙周健康不仅关乎口腔,也关系到全身健康。
预防牙周病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除了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外,定期更换牙刷也很重要,通常每三个月应更换一次,或者当刷毛外翻时及时更换。
合理的饮食对牙周健康也有帮助,减少糖分摄入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。吸烟者戒烟可以显著改善牙周状况。如果戴有假牙或矫正器,要特别注意这些装置周围的口腔清洁。
牙周病是一种可预防、可治疗的疾病,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当出现牙龈出血、红肿等症状时,就应当及时就医,不要等到牙齿松动才重视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牙周病,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