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牙齿修复到底有没有风险?过来人告诉你这4点必须提前知道 上周接诊的一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。42岁的张先生捂着右脸进来,说十年前做的烤瓷牙现在咬东西会疼。拍片发现基牙已经龋坏,不得不拔除后重新种植。像他这样的情况,我每个月都会遇到三四例。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和大家牙齿修复那些事儿。 牙齿修复不是...
上周接诊的一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。42岁的张先生捂着右脸进来,说十年前做的烤瓷牙现在咬东西会疼。拍片发现基牙已经龋坏,不得不拔除后重新种植。像他这样的情况,我每个月都会遇到三四例。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和大家牙齿修复那些事儿。
很多人以为牙齿修复就是把缺牙的地方补上,其实远不止如此。现在的修复方式主要分为三种:假牙适合多颗牙缺失的老年人,固定桥需要磨损邻牙,种植牙则是通过手术植入人工牙根。去年北腔医学会的统计显示,选择种植修复的患者五年留存率达到97.2%,但前提是要符合适应证。
我建议患者在做决定前,少要了解清楚几个关键点:修复体材料有哪些区别?整个治疗周期需要多久?后续维护要注意什么?就像买家电要看说明书一样,这些基础信息能帮你避免很多后续麻烦。
根据临床经验,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往往在初选择阶段。首先是诊所资质问题,正规医疗机构必须公示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种植手术室还需要额外资质。去年我们就接诊过在外院消毒不合格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。
第二是医生的背景。合格的修复医生需要具备口腔修复学培训经历,像复杂的全口咬合重建,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。建议要求查看医生的执业证书和职称证书原件。
第三是过度追求。一颗正规种植牙的成本包括进口种植体、手术耗材、医生技术等,市场上低于6000元的所谓"种植",很可能是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。
后是术前检查不完善。完整的修复前检查应该包括口内检查、模型分析、全景片或CBCT,有些复杂病例还需要取颌位记录。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,这些检查就是修复治疗的"地基"。
经常有患者问我:"医生,哪种修复方式好?"其实就像买车要看需求一样,牙齿修复也要因人而异。单颗牙缺失的年轻人,种植牙是不错的选择;多颗牙缺失的老年人,可能更适合义齿;如果是门牙修复,全瓷冠的美观度会更好。
有个实用的判断方法:先让医生评估口腔条件,再结合自己的预算和使用需求。比如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,可能就不适合需要频繁复查调整的义齿。记住一个原则: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。
做完修复不是终点,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研究显示,规范维护的种植牙10年能提高23%。我通常会告诉患者三个护理要点:每天要用牙线清洁修复体边缘,每半年做一次洁治,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。
特别要提醒使用假牙的朋友,晚上一定要取下来浸泡。去年有个患者连续戴假牙睡觉导致口腔黏膜癌前病变,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。
牙齿修复是门技术活,也是良心活。希望每位需要修复的朋友都能找到靠谱的医生,获得满意的治疗。如果拿不准主意,建议多找两家正规医院对比方案,毕竟这关系到往后十几年吃饭的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