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感明珠口腔李鑫医生怎么样?10年正畸经验医师真实分享
走进孝感明珠口腔诊所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细框眼镜的医生在耐心地为患者调整牙套——他就是从业十余年的李鑫医生。作为诊所里备受欢迎的矫正,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或年轻人专门来找他牙齿矫正方案。
一、科班出身的矫正
今年38岁的李鑫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,从湖北口腔医学系毕业后就扎根临床一线。问他为什么选择口腔行业,他笑着说:"小时候看牙医总觉得害怕,现在想做一个让患者放松的医生。"
在明珠口腔工作的这些年,李医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风格:不盲目推荐方案。据护士长透露,曾有患者强烈要求做隐形矫正,但李医生检查后发现传统矫正更适合,花了半小时用牙齿模型演示原理,终说服患者接受了更适合的方案。
二、与时俱进的矫正技术
在数字化矫正技术刚兴起时,李医生就自费参加了多个培训课程。现在他的诊室里,3D口扫仪、数字化模拟系统都是常用的工具。"以前取模要咬着黏糊糊的材料,现在扫描十分钟就能看到模拟",一位刚做完检查的大学生这样评价。
对于家长关心的儿童早期矫正,李医生有自己的见解:"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MRC矫治器,关键要看颌骨发育情况。"他总会先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向家长解释,比如把牙齿比作排队的小朋友,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。
三、让人放心的细节控
诊所的同事都知道李医生有个习惯——每次复诊都会比预约时间提前10分钟到诊室准备。一位跟诊三年的护士说:"李医生调矫治器时特别专注,有时为了0.1毫米的调整要反复确认好几次。"
这种细致也体现在日常沟通中。他的患者都会收到一份《正畸注意事项》,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手绘的卡通指南,标注着"可以吃的""要小心的"食物图案,年轻患者们都说"像收到通关秘籍"。
四、持续精进的执业态度
虽然已经是的医师,李医生每年仍坚持参加学术会议。办公室书柜里整齐排列着新期刊,有些页面还贴着彩色便签。"正畸技术迭代快,去年学的方案今年可能就有优化",这是他常对实习生说的话。
现在,来找李医生做二次矫正的成年患者渐渐增多。他们大多是年轻时矫正不理想,经过详细检查后,李医生会坦诚告知:"可能需要更长时间,我们一起努力。"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,反而让患者更安心。
傍晚六点半,诊室灯还亮着。李医生正在为明天的病例做准备,电脑屏幕上是精心设计的矫正动画演示。"每个牙齿都有自己的脾气,我们的工作是帮它们找到舒服的位置",这话或许就是他十年如一日专注矫正的好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