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襄阳做牙齿矫正找胡毅医生靠谱吗?这位20年正畸老将用说话
走在襄阳街头,常常能看到挂着牙齿矫正器的年轻人。对于家长而言,关心的莫过于"孩子的牙齿矫正该找哪位医生"。今天我们要聊的,是襄阳佳洁口腔门诊部那位总被人提起的胡毅医生。从医20多年来,他带着的传承,用双手为上千个家庭重新定义了"笑"的模样。
一、从到襄阳百姓的口腔守门人
每天清晨七点半,胡毅医生的诊室总会准时亮灯。这个习惯从他2003年毕业就保持着,那会儿他刚成为北京大学副校长、口腔医学泰斗林久祥的学生。"林总说,正畸医生的手要有记忆",说到这里他总会摊开自己布满茧子的手掌。
在襄阳佳洁口腔的同事眼里,这位主治医师是个"较真"的人。消毒器械要亲自检查三遍,矫正方案常常修改到深夜。但患者看到的,永远是诊室里那个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的胡医生。有个细节很打动我:他所有矫治器工具箱里,都备着卡通贴纸。
二、地包天矫正不是"等长大再说"的事
上周三下午,诊室来了个7岁的小患者。"医生叔叔,同学们说我像只唐老鸭。"孩子的一句话,让陪同的妈妈红了眼眶。胡医生没有立即谈治疗方案,而是先拿出恐龙模型演示牙齿的咬合关系。"你看,霸龙的牙齿就是这样对不齐..."半小时后,孩子已经主动要求戴矫治器了。
"很多人以为地包天要等换完牙再治,其实3-5岁就该干预。"胡医生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记录着2013年他在日本学习的儿童早期矫治理念。现在他接诊的小患者才4岁半,用的就是当时学到的MRC肌功能矫治技术。
三、成年人的牙齿也可以"二次发育"
35岁的张先生是位程序员,因为牙齿不齐从来不敢大笑。次面诊时他说:"我这个年纪矫正太晚了吧?"胡医生给他看了手机里保存的照片——48岁的超市老板矫正前后的对比照。"牙齿不受年龄限制,只受牙周条件限制。"
现在张先生戴着隐形牙套上班,每次复诊都会带同事过来。胡医生的诊室里,三分之一患者是像张先生这样的成年人。对于上班族,他总会多备几副备用牙套:"我知道你们忙,提前准备好不耽误事。"
四、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
有件事很多患者都不知道:胡医生办公室抽屉里放着各地学习车票。从香港的显微正畸课程到韩国的数字化矫正研讨会,2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外出进修。门诊小护士说:"有次台风天,胡医生浑身湿透赶后一班飞机去杭州听课。"
这种专注也体现在治疗上。与传统"一刀切"方案不同,他总会准备2-3种矫治方案。曾有位美术老师需要频繁出席画展,胡医生就专门设计了可自行摘戴的舌侧矫治器,既不影响工作又能。
在襄阳佳洁口腔的走廊墙上,挂着湖北省2013年"灵性使者"的奖状。问起这个称号,胡医生笑着摆手:"就是把每个患者都当成自家孩子。"也许正是这份初心,让这位20年老兵今仍保持着每周亲自回访所有在矫患者的习惯。
后记:采访时注意到胡医生的白大褂口袋里总别着几支彩笔。后来才知道,那是给小朋友画牙齿示意图用的。或许与温度的结合,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