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
苏州口腔顾坚医生:30年匠心修复,助您重绽自信笑容 在苏州牙科界,提到顾坚医生的名字,不少老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位在华夏口腔医院坐诊的副医师,已经在口腔修复领域深耕了30多个年头。每天清晨7点半,顾医生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做准备,这个习惯从他刚入行保持到现在。 从医学生到修复:三十
在苏州牙科界,提到顾坚医生的名字,不少老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位在华夏口腔医院坐诊的副医师,已经在口腔修复领域深耕了30多个年头。每天清晨7点半,顾医生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做准备,这个习惯从他刚入行保持到现在。
1980年代末,顾坚从南京大学毕业,当时国内的口腔修复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。回忆起刚入行时的情景,顾医生常说:"那时候做一副全口义齿要反复调试十几次,现在技术进步了,但对精度的要求反而更高。"正是这份对的执着,让他在固定修复、种植修复等領域积累了独到经验。
在华夏口腔医院的修复科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顾医生拿着比色板反复比对天然牙的颜色,有时为了0.5个色号的差异,会花上半小时调试。"牙齿修复不是流水线作业,每个人的牙槽骨条件、咬合关系都不同,必须个性化处理。"这是他对年轻医生说得多的话。
去年有位从园区来的张阿姨让顾医生印象深刻。阿姨戴传统假齿十年有余,总是抱怨吃东西使不上劲。经过详细检查,顾医生为她设计了种植覆盖义齿方案。"现在啃苹果都不用切块了!"三个月后复诊时,阿姨笑得合不拢嘴。
在种植修复方面,顾坚有自己的"三度原则":术前测量到0.1毫米的精度,术中控制0.5度以内的植入角度,术后维持1毫米的距离。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,让他的种植体十年存活率始终保持在较。
除了临床工作,顾医生还承担着带教任务。每周三下午的病例讨论会上,他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复杂病例。"全口义齿不是越紧越好,要像穿新皮鞋一样留出'磨合期'"这类生动比喻,让不少实习生茅塞顿开。
有位跟岗学习的年轻医生记得,有次为患者做前牙美学修复时,顾医生让他反复观摩天然牙的形态特征:"你看这颗牙齿的发育沟,要做出0.2毫米的波浪感才自然。"这种对细节的把控,正是三十年经验的沉淀。
虽然已是业内前辈,顾医生对新技术的热情不输年轻人。诊室里那台2018年引进的3D口扫仪,是他亲自参与选型的。"以前取模患者要忍受十几分钟恶心感,现在三分钟无接触完成,精度还更高。"说起技术革新,他眼睛总会发亮。
不过对时下流行的"即刻种植"等概念,他始终保持理性:"再快的技术也要遵循生物学原则,该有的骨愈合时间不能偷工减料。"这种不盲目跟风的态度,赢得了不少患者的信任。
去年冬天,有位行动不便的老先生来复诊,顾医生发现他的旧义齿已经用了八年。"顾,我再坚持用用..."了解到老人子女在外地的情况后,顾医生主动协调医院减免了部分费用。现在这位老人逢人就夸:"顾医生装的假牙,比我年轻时真牙还管用。"
在顾坚看来,口腔修复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心理活。"很多人来诊所时都不敢大笑,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放心露出牙齿。"说着这话时,他正在为一位准备拍婚纱照的姑娘调整全瓷冠的透光度。
三十载春秋,无数个微笑在顾医生的诊室里重新绽放。当问及退休计划时,57岁的他笑着指指墙上的锦旗:"等哪天我手抖了再做打算,现在还能再战几年!"这份对职业的热爱,或许就是华夏口腔医院修复科总是预约满满的好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