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如一日守护口腔健康——记重庆口腔医院鲁珂珂医生
早上八点的重庆口腔医院候诊区,总能看到一个扎着利落马尾的身影提前到岗。消毒器械、检查病历、准备儿童贴纸...这是鲁珂珂医生十年如一日的晨间 routine。"小朋友的恐惧往往来自等待时的想象,我们要用细节消除他们的不安。"说话时她正蹲着与一位5岁患者平视,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卡通牙模的一角。
从医学生到儿童口腔健康守门人
2013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,鲁珂珂选择深耕儿童口腔领域。问及原因,她回忆道:"实习时接诊过一个满口龋齿的留守儿童,孩子奶奶说因为怕治疗费贵一直不敢就医。那时我就决定,要成为能让家长放心托付、孩子不怕看牙的医生。"
在口腔的诊室里,鲁医生的工具台总是与众不同——除了常规器械,还摆放着会发光的口镜、香蕉味橡皮障等儿童专用设备。"别小看这些设计,当孩子被恐龙造型的吸唾器吸引时,治疗已经成功了一半。"护士长提起上周有个哭闹的小患者,后竟是抱着鲁医生送的牙齿精灵玩偶主动躺上了牙椅。
显微镜下的匠心
患者张女士分享的经历很有代表性:"之前根管治疗三次都没清理干净,鲁医生用显微镜找到隐蔽的钙化根管,全程屏幕同步显示,现在咬硬物完全没问题了。"对此鲁医生解释:"就像修文物需要放大镜,牙齿的微小结构更需要处理,这是我们医院显微镜治疗的优势。"
谈到常见病治疗,她随手画起示意图:"龋病就像苹果的蛀洞,早期补牙只需清理腐质;若发展到牙髓炎,就像果核发霉需要根管治疗。"这种生活化的比喻,成为患者群里口口相传的"鲁氏科普"。
全天候的口腔健康管家
翻开鲁医生的接诊记录,从8个月大的乳牙护理到14岁青少年的正畸前评估,时间跨度令人惊讶。"很多家长不知道,婴儿出牙前就该用纱布清洁牙龈。"她边说边演示正确姿势,"等这批孩子成年时,重庆的龋齿率肯定会下降。"
每周四下午的"小牙医体验日"是医院的特色。孩子们穿着定制白大褂,用模型练习刷牙,鲁医生会跪在地毯上逐个指导。"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,让他们从小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,这份工作才有长远价值。"
温暖与并重
去年冬天,鲁医生收到一幅署名"牙牙乐"的蜡笔画,画里穿白大褂的她正在给太阳补牙。家长留言说孩子现在每天主动刷牙,说"要像鲁阿姨教的那样画圈圈"。"这种成就感比任何表彰都珍贵。"她把画扫描设为电脑桌面,笑称这是好的职业勋章。
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鲁珂珂仍保持着每年参加两次显微根管专题研修的习惯。"用新技术解决传统难题,让治疗更,这是我对'医生'二字的理解。"黄昏的诊室里,她调整着显微镜焦距,侧脸映在屏幕上的根管影像里,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匠心剪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