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牙医丁建宇怎么样?14年经验主治医师的真诚故事
早上八点的长沙岳麓区,利尔口腔的灯已经亮了起来。穿着白大褂的丁建宇医生正仔细检查着当天的器械消毒情况,这是他坚持了14年的工作习惯。"每套器械都必须亲自确认,这是对患者基本的负责",说话的功夫,他顺手调整了治疗椅的角度。
一、14年积淀下的"型"牙医
在口腔医疗这个需要"手上功夫"的领域,经验往往能说明问题。2009年从毕业的丁建宇,从基础的补牙、洗牙做起,到如今熟练掌握根管治疗、牙齿美学修复等复杂技术,这14年间经手的病例超过8000例。有老患者开玩笑说:"丁医生的手指比钢琴家还灵活。"
比起单一领域的,丁建宇更倾向于成为解决综合问题的"全科牙医"。一位带着孩子来看牙的母亲回忆:"本来只想补个牙,丁医生发现孩子有轻微的咬合问题,耐心解释了预防的重要性,这种负的态度很难得。"
二、治疗台旁的"细节控"
在利尔口腔的同事眼中,丁建宇有个特别的称号——"三分钟准备先生"。每次接诊前,他总会提前了解患者病史,准备2-3套治疗方案。护士小李说:"有次患者对金属过敏,丁医生连夜调整了原本的烤瓷牙方案,这种细致很少见。"
更让患者印象深刻的是他的"话疗"能力。做根管治疗时,他会用"牙齿的小房间"来比喻牙髓腔;讲解贴片修复时,会拿手机贴膜作类比。68岁的奶奶说:"别的医生讲术语我听不懂,丁医生一说就明白了。"
三、与时俱进的"保守派"
尽管技术,丁建宇在治疗选择上却出名的"保守"。他认为:"能保留原生牙齿就绝不轻易拔除,这是牙医的基本职业道德。"去年有位患者要求直接种植,他坚持先尝试保留牙根,终用根管治疗配合全冠修复保住了这颗牙。
这种理念也体现在设备更新上。虽然已经是主治医师,他仍然保持着每年参加3-4次技术培训的频率。近刚引进的数字化口扫仪,他亲自做了200多次测试才用于临床。"新技术要用,但必须用得稳妥",这是他的口头禅。
四、诊室之外的温度
翻开丁建宇办公桌的抽屉,里面整齐码放着几本已经翻旧的笔记本。从业以来,他养成了记录特殊病例的习惯,有的是手绘的牙齿解剖图,有的是治疗心得。有次为寻找适合青少年牙齿美白的方案,他整理了国内外27篇文献资料。
下班后的丁医生还有个"特殊爱好"——收集不同年代的牙科器械。从老式的脚踏牙钻到现代的光固化灯,这些藏品见证了他对行业的热爱。"每件工具都提醒我,医疗的本质始终是人与人的连接",说这话时,他正在消毒柜前仔细擦拭器械,准备迎接下一位患者。
下午五点半,送走后一位复诊的老人,丁建宇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明天预约患者的资料。窗外夕阳照在治疗椅上,金属器械泛着温暖的光泽。14年如一日,这位口腔医生依然保持着初的专注——用与耐心,守护每一份真诚的笑容。